[影评]《杯酒人生》苦恼人的微笑

2005-02-24 01:25 来源 : 网易 作者 : 
[div=center][img]//upfile1.winesinfo.com/UserPic/wine050224-02.jpg[/img]《杯酒人生》(Sideways)电影海报[/div]   "最近天变冷了,雨一直在下,我很想见你。"   这是《杯酒人生》(Sideways)中玛雅给麦尔斯的电话留言中的一段,是我印象最深的台词。也很衬和现在的上海,许多天来一直是灰蒙蒙的雨天,虽然已经过了春节,气温还在逐日降低,潮湿阴冷的孤独感逼迫你想念其他人的簇拥;也因此觉得这是一句说得真好的话,前半句凉意袭人,后半句带给你温暖,是那种真正的孤独无助时渗入心扉的满怀温暖。   整部电影的风格也是这样,平易朴实的手法,不见丝毫新奇之处,而且讲的又是一个烦恼人生的故事,调子似乎也应该是阴暗的,但编导偏偏选取了两个反差极大的人物作主人公,这已经形成强烈的喜剧感;而且影片又处处充溢着幽默风趣的对白,和饶有滑稽或者说诙谐意味的细节/桥段,再加上轻松调皮的配乐和光明美好的结尾,让你感觉始终在一种愉悦柔和的调子里行走,既让你被一种淡淡的酸涩包围,又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绝对是如沐春风般的舒坦。   更进一步说,这部电影用了最朴素无华的包装,但随着对剧情理解的抽丝剥茧,会发现里面是精美细致的人性内核。   倘若只看电影情节,《杯酒人生》最直白显见的线索是旅行,故事几乎就是围绕麦尔斯和杰克这对活宝死党的旅行在展开。有趣的是,麦尔斯和杰克两人个性迥异,却可以结伴同行,这也是影片搞笑和值得玩味的地方之一。麦尔斯是个中学教师,也是潦倒的小说家,两年前因有外遇跟妻子离婚,但一直对前妻念念不忘,以为还有机会复合,算是个比较长情的家伙;杰克是个小演员,经常在一些肥皂剧中露脸,但又没有机会和条件成为大明星,一周后马上就要结婚却还到处拈花惹草,是个性欲过剩风流成性的家伙。 [div=center][img]//upfile1.winesinfo.com/UserPic/wine050224-03.jpg[/img][/div]   现在应该可以明白,事业上的不成功和烦恼,成为推动他们出门的共因。但因为个性的鲜明差异,使得这次旅行的目的和意义也泾渭分明,也因此妙趣横生。麦尔斯是酒中高手,一心只是出来品酒散心;而杰克是采花高手,一意要在结婚前做"最后的放纵",多和几个女人上床。于是这次事先张扬的旅行又隐然分化为两个主题:"酒"与"色"。--他们旅行的全部内容就是品酒和泡妞。当然杰克一开始也假装要跟麦尔斯学品酒,而麦尔斯到了后来也受不住杰克的一再鼓动俨然追起了玛雅,更何况泡妞也是在品酒的过程中悄然实现的,所以"酒"与"色"渐渐成为杂糅在一起的两个主题。因此你不仅可以在片中学到相关品酒技法,也可以见识一些泡妞伎俩。而影片透过台词和情节揭示的种种酒的相关知识,诸如种类特性、品酒步法等等,也确乎足够的多;即使是些浮光掠影的皮毛,对我这样纯粹的外行来说,也可以累积为日后和朋友聊天时炫耀的谈资。这会是观众的一个意外收获。   "酒"在片中也蕴涵了多重人生哲学意味。我们可以从对待酒的方式看出麦尔斯与杰克的区别。杰克对酒毫不讲究,无论什么酒都可以一饮而尽,管它廉价还是珍贵,这可从侧面反映他人生态度的粗糙潦草,包括对性爱的随便任意和对未婚妻克里斯汀的欺骗;而麦尔斯对酒的牌子和年份非常挑剔,喝起来也总是慢条斯理,细斟慢酌,可见他的审慎冷静,包括对前妻维多利亚的怀念和对杰克到处寻欢的反感。他也曾跟玛雅比喻"德比纳"这种酒,说它需要足够的细心和爱心来栽培,需要充分的阳光和雨水来哺育,这其实反映他对人生和爱情的谨小慎微。而玛雅当时也听得入迷,深为认同,说她也关注培育酒的那些人和工序,还不觉把手搭在麦尔斯的手上,这说明他们的心意相通;看到这里,基本上可以断定他们能走到一起。 [div=center][img]//upfile1.winesinfo.com/UserPic/wine050224-04.jpg[/img][/div]   但"酒"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麦尔斯清醒正常的时候,品酒非常之优雅而有涵养,谈吐也大方得体,亦表露他学识渊博,显得魅力十足,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因此而赢得玛雅的芳心;而他一旦发怒郁闷也只会想到酗酒,比如他听到前妻再婚的消息后拔开酒塞就灌,得知自己的小说被拒出版后搬起一桶酒便迎头倒下,失态时的他是一点风度都没有的。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当酒变成他发泄内心暴躁不安的工具时,心中块垒不但无法消释,反而离婚两年来日渐沉郁,事业与爱情俱无收获,由此可见酒瓦解生活热情的反作用。所以麦尔斯能遇上玛雅这样惺惺相惜的酒友,不是这小子中了六合彩,我宁愿相信是编导在暗示酒也要用之有道,方为得法。   "色",自然是指影片着重刻画了两对男女--麦尔斯与玛雅,杰克与斯黛芬妮--之间的性爱关系。编导的意图很明显,似乎刻意在表明,前两者之间是"爱",后两者之间是"性"。前面提到麦尔斯的离婚,实际上离婚给麦尔斯造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让他在女人面前显得卑微和勇气不足,再次面对爱情时也是心理障碍重重;而玛雅也是经历过一次婚姻欺骗的,这都让他们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也觉得爱情需要细水长流,悉心呵护。所以一开始他们就是发乎情止乎礼,其间也经历了一些波折,最后终于走到一起则给人和风细雨水到渠成的感觉。杰克和斯黛芬妮显然不同。杰克摆明了就是要在迈进婚姻的"坟墓"前疯狂偷情--我们几乎可以铁定地认为这次旅行的真正发起者其实就是他,而斯黛芬妮的性感热情无疑促成了他的"阴谋"得逞。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注定是疾风骤雨一蹴而就而最终也难免以尴尬方式结束。斯黛芬妮最后暴打了杰克一顿,说明杰克对女人自以为是的推测是不正确的,其实所有的女人--包括看上去很放浪随性的女人--都是很在乎男人是不是真心的。不过杰克是那种伤疤还没好就忘了疼的不可救药的人,他很快又把目光盯住了一个胖服务员,结果偷情败露,半夜里赤身裸体地被人家赶出来,害得麦尔斯去帮他偷回钱包和结婚戒指。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克里斯汀,杰克的未婚妻。这个角色在片中几乎没什么台词,戏分也相当的少,我们无从得知她的内心想法,也无法设想假如她得知杰克在外寻花问柳的事迹后会做何反应。当然这一切没有发生,看上去很美好,却也很悲哀。除了鼻上那块滑稽的三角胶布--这明明是偷情的恶果,却被杰克敷衍为撞车留下的证据,出门前后的杰克没有什么变化,他表面上依然非常地爱她,她也如愿以偿地顺利地和杰克结了婚,从此生活在一个完美的梦幻中。这是影片至为犀利深刻的地方,对人性的虚伪和迷梦般的自我满足作了无情挖苦和讽刺:我们最后追求到的幸福真相,原来不过是个不可见人的丑陋噩梦。 [div=center][img]//upfile1.winesinfo.com/UserPic/wine050224-05.jpg[/img][/div]   其实对于这一切,麦尔斯是最有发言权,也是体会最深的。他从头至尾都是见证人,亲眼看着杰克偷情(他有次推开旅馆房门时也的确无意看到杰克在跟斯黛芬妮做爱),亲耳听到杰克撒谎(杰克给克里斯汀打电话时他经常在场),而他又不止一次地对这些行为采取了忍耐和纵容的态度(包括对杰克制造撞车假象的默认),甚至无奈地帮他一而再地圆谎,其出发点,不过是不忍心捅破克里斯汀的美梦,让她继续在幸福的假象中生活下去。这到底是对还是错真的无从评说,只是在杰克和克里斯汀的婚礼上,在长焦的远景里,这对新人和簇拥着他们的亲戚朋友们在一起欢声笑语,而麦尔斯作为近景遥遥地站在一边远望,虚化的背景将他强烈地与众人隔离开来,他的眼里无限惘然,相信已包含了诸多愧疚和感慨,以及对于孤独的最深体验和对欢乐的强烈渴望。   当然编导是慈悲的,最后还是让麦尔斯去敲开玛雅的房门。麦尔斯真的是个失败的家伙,婚姻失败,事业失败,还交损友如杰克,出去旅行一趟还要偷老妈的钱,到头来更作孽般地帮别人维护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假象,可是不管怎样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好心有好报是绝对的真理。在他独自喝掉了那瓶1961,正继续灰心失意地应付人生的时候,玛雅的电话留言带给了他希望,他终于可以收获爱情,这也是编导和善的地方。 [div=center][img]//upfile1.winesinfo.com/UserPic/wine050224-06.jpg[/img][/div]   其实我对编导的激赏更在于,虽然影片是要讲述人到中年诸事不顺的烦恼,但并不用消极阴暗的影像语言来直接强化这一主题,相反却用乐观来表现悲观,用得到来表现失落,这种手法高明得简直让我绝倒。除去那些关于"酒"与"色"的风趣睿智的对白,像片中麦尔斯到母亲家偷钱,后来又帮杰克到情人家偷回钱包;杰克总是喜欢帮麦尔斯吹嘘他的书很快就要出版,麦尔斯只好在一边瞪大了眼睛无可奈何地跟着傻笑;杰克泡起妞来无所顾忌,结果光着屁股被人家扫地出门,丢了结婚戒指又哭丧着脸哀求麦尔斯帮他偷回来,等等,许多细节都令人忍俊不禁,看着却又心生恻隐,苦涩不已。这种苦中作乐,强颜欢笑,甚至于最后大团圆般的喜庆婚礼,反而更能反衬人物内心的孤独寒冷与矛盾复杂,落魄无奈与失意悲伤。这种感觉似乎让我在重温《美国丽人》和《迷失东京》,同为小成本制作,却诚意感人,真实地抵达人的内心世界,淡淡欣喜,淡淡忧伤,美妙极了。   好了,既然这部电影谈到酒,我还是斗胆拿酒来打比方。形式上这部电影奉行极简主义,洗尽铅华,不事修饰,清新脱俗;而内涵上它又写尽失意人生之深沉厚重,韵味悠长隽永,叫人感慨无限。总之,这部电影应该是那种看上去其貌不扬,闻起来甘醇曼妙,含在嘴里恬美无比,一口下去又让你回味无穷的好酒。至于会不会品,品出什么味,那就看你是否用心了。 [div=center][img]//upfile1.winesinfo.com/UserPic/wine050224-07.jpg[/img][/div] ================================   [b]《杯酒人生》:酒精挥发之后[/b]   新快报网络版  暮神道     影片:杯酒人生(Sideways)     出品公司:福克斯探照灯     国别:美国     片长:123分钟     年份:2004年   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渊源。许多时候我们或举杯庆贺、或借消愁、并在各种诗词、书籍中阐述通过饮酒而产生的思想和领悟。电影《杯酒人生》也用酒作载体,借以抒发对人生的感悟。   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类似于这样的一段话,意即:惟有在人生不得意时我们才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等问题,随后开始懊悔自己曾经对任何事的轻纵态度。并下定决心如果人生能有转机的话一定会认认真真的过好每一天。这样思考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做到对自己的反省,而是在思想中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失意英雄。一切倒霉并不是自己不好,而是时运不济。于是一通自怨自艾后同情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过段日子,当缓过气来、事事顺心后就完全不记得当时怎样痛下决心了,人们多数的反省大抵如此。   《杯酒人生》中的迈尔斯虽然是正面形象,受尽了事业、爱情上的打击而意志消沉,但是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主旋律评论会这样说)。但很有趣的是他并没有从过去的生活中领悟多少、改变多少。甚至可以说是不想改变。从他给前妻打电话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了解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之间离婚。却看到了离婚以后迈尔斯对前妻离开他依旧耿耿于怀,不依不饶。丝毫不考虑有没有自身的原因(自己有外遇)。他将自己比喻成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葡萄酒,需要足够的细心和爱心来栽培,需要充分的阳光和雨水来哺育。依靠别人来发现、来抚养。这并不能说有足够的人生进取心。   影片并没有脱离一般生活片的轨迹,更在男女双方地位上严守世俗底线。男主角迈尔斯是一个英语教师,业余写作小说,至少算是个知识分子。通过他对葡萄酒的品位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对层次非常在乎的人。而女主角玛雅在饭馆里当招待。所以当迈尔斯的朋友杰克怂恿他去约会玛雅时,因为地位原因开始时他并不十分情愿。紧接着影片安排从玛雅口中说出自己其实是个即将毕业的园林硕士。男女主角之间的地位天平立刻取得了平衡。但当迈尔斯得知自己的小说并没有得到出版时又自惭形秽,配不上玛雅。地位天平又倾向了女主角。于是影片又安排从玛雅口中说出自己多么喜欢、崇拜迈尔斯写的小说。不管是真是假,影片的潜台词是:“即使全世界都不承认你,我也不在乎,只要我喜欢!”就像是玩跷跷板一样,地位天平又取得了平衡。男主角的才能虽然不被社会承认,但至少在心爱的公主眼里自己还不是一只癞蛤蟆。美人配英雄是众所周知的俗套,但似乎美人与失意的英雄更符合世界上绝大多数男女的想象。毕竟这世界上成功者少而普通人多。自认美丽者少而自认温柔者多。安抚失意人往往能激起多数女性母爱的情怀。即使是《逃离拉斯维加斯》中的妓女,也有一个扑进她怀抱的受伤大男孩。   而另一位即将结婚的男陪衬杰克在影片中是一个只用下半身思考问题的人,看上去却可爱得多。他并不是一个纯小丑的角色。否则《杯酒人生》将沦落到厕所电影的地位。但他也没有给男主角以任何有用的忠告,除了在这里买个葡萄园,大家生活在一起的主意。他的存在一小半是为了制造笑料,更多的是为了拖延影片的时间。包括要男主角去偷他带有结婚戒指的皮夹,和为了掩盖鼻上伤痕而设计的撞车等等。   《杯酒人生》只有一段值得我们细细回味,女主角关于葡萄酒的精彩阐述。这段话是这部影片的唯一亮点。玛雅将葡萄酒与人生联系起来。假想人也像酒一样有酝酿期,漫长乏味;酒也象人一样有辉煌期。稍纵即逝,然后两者都将无可避免地迅速衰老下去。但是细想这句话也不是“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意思,也不是说人毕竟会从失败中重新站起。可能只是“有其时也”这样的感叹。除此之外,影片并没有给人许多深刻印象:以葡萄酒为载体,却没有什么特写镜头,只看见一个个酒瓶而看不到不同葡萄酒至少在色泽上的区别;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除了离婚和即将结婚以外知之甚少,更别说杰克的未婚妻了,许多搞笑情节削弱了影片探讨人生主题的严肃性,得不偿失,非常可惜。   《杯酒人生》虽然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提名。观后却并不觉得十分优秀。在好莱坞许多科幻片、犯罪片、恐怖片、喜剧片、动作片大行其道,美国票房不断刷新的大好形势下,这是否预示着好莱坞严肃题材影片没落的开端? [div=center][img]//upfile1.winesinfo.com/UserPic/wine050301-01.jpg[/img][/div]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