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与波尔多

2005-01-27 11:56 来源 :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作者 : 

  载人航天飞机成功返航,国人欢庆。但是,当时,我不以为然,国力强盛了,自然可以做许多在夕日只能想象的事。与我们普通百姓有何相干?

  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中国宇航员专用牛奶”的广告而为之一震,这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美国载人航天计划造就了食品生产的HACCP体系的建立,使得今天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安全的食品,谁能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不能有类似的影响?我也为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而振奋。

  但是,事情的发展又令人始料不及。杨利伟出名了,一人飞天,全民光荣,而最光荣的,除了杨利伟的亲人和战友,还有他的家乡人民:当地政府决定,将为航天英雄杨利伟塑像,以展示其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并以此为契机振兴当地经济。小学班主任讲述儿时杨利伟,而杨利伟曾经学习过的班也被命名为“杨利伟班”,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儿子所在的班被命名为“宇航中队”,更有家乡绥中的白梨被注册为“杨利伟”牌。

看到这里,各位不要疑惑:杨利伟与波尔多又有何关系?
本人喜爱葡萄酒,学酒,做酒,又因为曾在波尔多学习,而对波尔多格外关注,波尔多为何有名,波尔多如何有名,不需本人赘述。但是,对中国葡萄酒行业内的“波尔多现象”令我很想与大家交换一下感想。

  在国内葡萄酒业内经常会发现:中国有数不清的“中国的波尔多”。

  有人借用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负责人,借用波尔多葡萄酒产业联合会负责人,借用波尔多葡萄酒学院现任、前任院长,借用法国著名葡萄专家……之口,称当地为“中国的波尔多”,并加注一些唬人的专业描述:“土壤、水质、光照、降水等与法国的波尔多惊人地相似,堪称中国的波尔多”,“在水热系数、温度、湿度等方面,这里比法国波尔多地区更胜一筹”,“这里处于世界葡萄种植区的黄金地带,在生长季节的月平均温度与法国波尔多接近”,如此等等,都把某个地区与法国波尔多进行很不科学的比较,甚至都在争当“中国的波尔多”。

  本人收集了波尔多地区41个气象站最近10年的气象资料,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国内上述地区与其相似、优越之处。我国任何葡萄产区其土壤气候等因素都是不同的,都与波尔多有巨大差别。除了沿海的个别地区拥有“3S”(当然,此“3S”不是北辰说的“3S”*)而“形似”外,“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怎能与“地中海式海洋性气候”相似呢?

  “波尔多”之所以成为“波尔多”,是因为波尔多的“葡萄酒人”注重特色的相承与保护。同一个葡萄园,几百年来不同的经营者总能奉献给消费者风格相似的产品,现在,他们又建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对这种“特色”、“风格”加以保护。否则,这个在法国栽培葡萄、酿造葡萄酒历史不是最早的产区何以能够独具特色并影响如此之大?

  当然,中国人(葡萄酒中人)“波尔多情结”不能全面否定。当人们争做“中国的波尔多”的时候,可能其用意在于强调本地区特别适应酒葡萄生长,适宜于酿造葡萄美酒,以便更好进行招商引资,更好地发展本地的经济。

  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也关注“波尔多”如何成为“波尔多”的?关注别人,也别忘了自我。换言之,我们在学习别人之时,也应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否则,我们永远只能是别人的分销商。结合当地土壤、气候以及历史传统,筛选适宜的品种、栽培模式和工艺技术,酿造具有自己特色的葡萄酒,才是葡萄酒人应当追求的目标。

作者介绍

德美

任职于北京农学院,担任《酿酒工艺学》、《葡萄酒文化与欣赏》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葡萄酿酒科研与生产工作,法国ESA大学客座教师。
曾求学于美国、法国,走访了美国、法国、智利、葡萄牙、意大利以及澳大利亚等世界葡萄酒产区。还担任中法政府合作葡萄种植与酿酒示范农场首席酿酒师,中国葡萄学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葡萄酒产品质量认证评委,国家级葡萄酒评委,联合早报-葡萄酒评论杂志葡萄酒挑战赛评委,2008中餐配葡萄酒国际大赛评委,亚洲侍酒师协会杰出会员,获得法国香槟协会荣誉证书。

作者其它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