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远方而来,只为赴小酒鬼们的一面之约

2018年11月14日01264

法国诗人作家Robert Sabatier生前曾说:“人应该努力活得像薄若莱一样年轻,像勃艮第一样老去。”这句话精准地概括了博若莱新酒的特点:活力充沛,散发着新鲜的青春气息,如同一个“十六七岁的的元气少女”。

作为世界上品牌定位最成功的一类葡萄酒,博若莱新酒在商业海报和酒标上一惯走的是唯美画风:漫画和涂鸦同在,小清新和印象主义齐飞。

感受一下画风...

有悖于大多数葡萄酒越陈年越好喝的法则,博若莱新酒如同剥离自葡萄酒美学世界里的一种倒行逆施,隐藏着一种不被规则所允许的乐趣。它讲究的是速度和年轻,这种用葡萄品种佳美(Gamay)酿制的红葡萄酒来自博若莱地区,从采摘、发酵到装瓶,再到万里之外的餐桌上,整个过程只要2-3个月的时间。因而,博若莱新酒也是世界上面世“最快”的葡萄酒之一。

每年法国各地至少有100个博若莱新酒节的官方庆祝活动,尽管其中有些不乏营销意味。不管葡萄采摘日期提前还是延迟,博若莱新酒节都会在每年11月的第三个礼拜四00:01分后全球同步上演,掀起一场狂欢的热潮,因而,每年大约有超过一百万瓶的博若莱新酒在此之前被提前空运到全球各地。这种如约而至的美好,让我想起了1935年法国一种餐前开胃酒的广告语:跨越万水千山,第一时间与你同在。

有一种如约而至叫博若莱新酒节。

博若莱新酒养成记

“博若莱”产区的名字来自当地一个叫Beaujeu的小村庄,直到1400年之前,整个地区都属于博若莱公爵。尽管博若莱和勃艮第的葡萄酒风格截然不同,两个产区的关系早在历史上就息息相关。1395年,勃艮第公爵Philippe the Bold颁布法令禁止在勃艮第种植品质“低劣”的佳美,佳美被迫流落到勃艮第南部的博若莱,而博若莱贫瘠的花岗岩土壤恰好适宜佳美的生长,两者简直是天作之合。一千多前公爵大人的一个决定,竟然神奇地改变了法国两大葡萄酒产区的命运走向。

博若莱新酒时间轴:

最初只是被博若莱酒农作为一种庆祝丰收的葡萄酒。

1937年,博若莱AOC成立,法律规定新酒只能在每年12月15日过后,才可以正式出售。

1951年,博若莱地区葡萄酒行业委员会『UIVB』把新酒的市场投 放日提前到11月15日,彼时,当地新酒才有了“Beaujolais Noveau”的称号。

1970年代,“比赛谁家新酒最先抵达巴黎”的风潮兴起,加之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这种风潮很快成为法国每年一度的盛事。

1980年代,博若莱新酒的狂热风潮传播到欧洲,紧接着是北美

1985年,为了方便人们周末狂欢,官方将新酒节从11月的第三个周末改到第三个星期四。

1990年代,博若莱新酒在亚洲大受欢迎。

薄若莱新酒的营销推广是如此的成功,在1992 年,全球市场对于博若莱新酒的需求达到一个历史巅峰期,新酒产量占博若莱葡萄酒总产量的60%之多。 在所有关于这种成功案例的解说中,文化评论家贝尔纳·皮沃(Bernard Pivot)的答案最有见地:“要解释薄若莱新酒的成功现象,一个好的心理学家比酿酒师有用。”

“因为,11月是一年最悲伤的月份,天气寒冷、潮湿、多风,夏天和假期留下来的只有照片。第一、第二个星期我们去墓园扫墓,11日庆祝由数百万人的死亡换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这个月总是有罢工,而圣诞节看起来还很遥远,大家心里都觉得闷。这下可好,第三个星期四,突然跑出个开心、豪爽、脸颊红通通、报着春天消息的葡萄酒,人们不是品尝、而是大口喝酒,仿佛喝的是青春快乐之泉。在秋日的忧郁里,人们渴望作乐的心情通过薄若莱新酒显现出来。薄若莱新酒的运气在于它来得恰是时候。”他如是到。

汝有所酿,吾有所感

《花花公子》宠儿霍丽·曼迪森在拉斯维加斯参加“博若莱新酿葡萄”仪式

博若莱新酒的消费热度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开始下降。不过现在,新酒的产量依然占到整个产区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每年大约有350万瓶新酒销往全世界110个国家。2014年,英国Bibendum Wine公司的市场报告显示,薄若莱新酒在55岁以上人群中最受欢迎,并在25-34岁的消费者之间复苏,这显示,年轻人依然是薄若莱新酒的主流消费群。其中,日本、德国和美国是这种畅销新酒的主流消费市场。

据说,日本是最先可以喝到第一批新酒的国家。图为该国流行的博若莱新酒温泉

人们向来对博若莱新酒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喜爱它的新鲜易饮,有人则嘲讽它是市场营销的肤浅产物。不过,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需要陈年,有时候喝那些年轻的葡萄酒也别有一番滋味,快速消费,及时饮用,博若莱新酒倡导的不正是一种“花开堪折直须折”的行乐精神?

明天就是新酒节,让我们来点仪式感,用一杯新酒致敬行将过去的2018

识别二维码购买 限时优惠 不容错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