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葡萄酒卖得好?
2016-04-13 17:04 来源 : 酒兔围 作者 : 王德惠
很少写这样的文章,原因是酒卖得好不好,是多因素共振的结果,不是我在这里说说就可以的。但最近有很多企业咨询这个事,在此算是一并回答了。
销售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但销售的问题往往不是销售本身的问题。如果你不回到战略层面和产品层面,是解决不了的。做策划这些年,职责就是为客户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算作感谢一直的关注和点赞。
一、如果苹果落到你头上?
苹果落到牛顿的头上,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苹果落到了你的头上呢?你不仅不会发现定律,可能还会骂娘,会认为自己很倒霉。不是吗?
如果你的思维模式不改变,你听了多少课看了多少书作用可能都不大。思维模式的改变不是靠努力、坚持就可以的,还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一事:要想卖好你的产品,先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
如果你不成功,是不努力吗?是没有运气吗?可能都不是。乔丹出生也不会打球,但得过六次NBA总冠军,是他的运气好,还是掌握了赢球的方法?比尔盖茨生出来不会设计软件,却连年成为世界首富,是运气好还是掌握了经营的方法?
显然这个问题很难说清,但我发现,做得好和你的思维习惯及性格密切相关。我们在这个时候,不是到处去讨教好的方法,首先要去反思自己,是不是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过?是不是总是在自己的固有的思维模式下努力着?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一定是:尝试着改变自己,改换一种方式,自己可能都会大吃一惊。
二、研究的核心是消费需求而不是招商
很多企业老总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招商,这是停留在很多年以前的思维。从现在开始,你要研究的是消费者,你要去探究消费购买的动机、消费心理、消费的习惯等问题。
例如为什么很多专业做足疗的比不过休闲做足疗的?因为对消费者而言,不仅对专业足疗不知道如何辨别,其实也不是消费的重点。更多情况下,顾客到足疗店是希望可以紧张之余放松一下,或者和朋友聊聊天。希望的是良好的休闲放松的环境,而不是专业足疗的治病效果。真想治病就直接去医院了。即便顾客知道足疗有益健康。这就是顾客的内心真实的需求。
你的主流消费者是谁?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是怎样喝酒的?他们为什么要买你的酒?他们主要会在哪里喝酒?他们希望花多少钱喝酒?这些问题是你要研究的,而不是天天参加各种展会,研究招商政策。招商就是丑女出嫁,长得不好,想嫁个好人家是比较难的;长得非常漂亮,求婚者会主动上门、络绎不绝。
三、不要太理性,营销需要情感“挑逗”
葡萄酒的营销往往太过理性,不善于从情感上“挑逗”消费者。例如我们的产品诉求,大多是产地好、品种好、工艺好、健康性、历史悠久、品牌地位等等,反正就是一个字“好”。但这和消费者有什么关系?或者关系有多紧密?
请大家记住:消费者购买商品往往不是冲着“功效”来的,除非你是药品等功能性商品。使用价值是核心所在。
只要你理性,消费者就会理性。我们往往会把消费者带到一个理性的状态中去,所以消费者就会理性地思考。但消费者如果真的理性了,还会买茅台酒吗?还会喝拉菲酒吗?还会去挎LV包吗?
何况都是这种诉求,消费者也分不清好坏。例如牙膏,几乎所有的牙膏都在强调功能,高露洁、佳洁士、中华、云南白药等,问题是消费者对功效的关注到底有多大?本质上讲,消费者刷牙是一种卫生习惯,同时有功效当然更好,但本质上真想治疗牙病,首选还是去医院,而不是寄希望于牙膏来治疗。那么,对牙膏品牌来讲,除了讲讲功效之外,也要适当从情感诉求上结合,效果会更好。
张裕葡萄酒诉求产地、诉求大师、诉求传奇、诉求历史已经很多年了,消费者对这些早已麻木,如果能够从情感上诉求,想必效果会更好些。
葡萄酒就是一种“道具”,消费者消费的核心原因,一定不是“质量本身”,当然,质量要好,至少同等价格质量不能差了。
同时,由于酒这种商品本质上质量会很同质化,特别是葡萄酒。消费者也的确不好辨别。这种情况下,你还在天天说产区、说工艺等等,消费者也没法判断。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在质量上有所区隔,这主要是通过“暗示”的手法来实现。
目前来看,简单思维比复杂思维更有效。有意思、好玩远比“有意义”来的更好。市场成熟指数越高,消费的傻瓜就会越少。但我们不要指望消费者都能成专家,消费者不想成为专家,只想不花冤枉钱、喝到好酒而已。所以,法国并非人人都是葡萄酒专家。消费者有必要搞清楚葡萄酒的很多细节吗?可以,但,那不是他们的目的。
规规矩矩做品牌,没多少人愿意听。有时做市场,就像做一个美丽的女人,太过淑女与端庄,便未必会受欢迎。
四、你要解决消费的冲突
营销的目的不是为了卖酒,把酒卖出去是结果,不是目的。营销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消费冲突。消费者真的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吗?知道。只是不知道如何解决。消费情景中会有很多冲突,这都是需要解决的,谁解决了,谁就会被消费。
滴滴打车出来之前,消费者和的士之间一直都存在冲突,以往打的士,的士司机的脸色有时你要受的,现在不需要了;以往打车,车里可能很脏,现在基本不担心了;以往打车大家要在一起等,甚至还要抢,否则打不到,现在不需要了;以往必须要到主要的路口上去等,现在不需要了,终于可以在家里、可以在办公室叫车,车到了再出去坐车;以往买单要掏现金,麻烦又费事,赶上几个一起,还要做作样子,要不要自己付,现在不需要了。这些都是冲突,直到有企业解决了这些冲突。
葡萄酒的消费冲突其实是很多的,例如消费者如何认识葡萄酒?如何购买葡萄酒?如何辨别葡萄酒?特别是辨别价格差不多的、品种相同的两种酒?
生涩的外文,很多消费者不认识,甚至懂英文的消费者也未必能搞明白,怎么办?难道必须要去参加培训班吗?这么多卖酒的地方,到哪里去买最划算、最经济、性价比最高?
都说自己的酒好,怎么好才是真的好?推荐酒的书一大堆,到底相信谁?那么多都是国际大师、国家级酿酒师、品酒师,各类证书获得者、到过多少国家、品过多少产品、获得多少奖项等等,如何看待?如何辨真伪?
有时,没有冲突就要制造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营销。
罗马尼亚的巧克力品牌ROM一直卖得不好,但一直代表国家的形象,连包装都是罗马尼亚国旗。但就是卖不动,消费者都向往美国等国家。之后,ROM推出了新包装,全部用美国国旗,结果招致大量罗马尼亚人的关注、抗议甚至游行示威。最后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回原有的包装。前后仅仅几个月时间,最终的包装还是没有变,但结果已经大大改变。这就是制造了冲突,然后再去解决冲突。
五、有一个好名字和好的传播口号
名字和广告语的作用也是降低成本。丰田的陆地巡洋舰改成了兰德库路泽,难听、记不住;凌志改成雷克萨斯,还不如不改。同时要特别留意,内涵往往不如外延有价值。
好听、好记、好传播这三好是原则,是起名字的核心要求。太长、太拗口的名字坚决取消。奔驰、宝马、宝洁都很中国化,朗朗上口;张裕、长城是历史形成的,没办法;华东庄园就不如鹰冠庄园好;通化的名字最容易受牵连,一旦通化产区内只要有企业出了问题,通化品牌都会受到牵连;新天的名字酿造陈酿型葡萄酒就不如尼雅更好一些;黄尾袋鼠显得很调皮、夏迪邮票比较好记;杰卡斯就很中性、拉菲显得很美好、作品一号比较直接、鹿跃比较形象。你的品牌呢?别搞一个难记的品牌,自己还在那沾沾自喜。
现在广告语的作用不像以前作用大,但有当然更好。广告语中最好要出现品牌名,而且不宜过长。例如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怕上火喝王老吉;桂林山水甲天下;黄山归来不看山;登泰山而小天下;买家电,到国美;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等。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曾经是全世界被奉为最经典的广告语,你知道这是哪一个品牌吗?
六、产品本质就是购买理由
大部分的设计都在增加传播成本,因为都设计成深奥难懂的标识和形象。消费者不会像我们一样喜爱这个标识,也没有人会给消费者讲解。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记住你,包装设计的根本是要结合营销战略并符合销售主张的要求。
产品的本质就是购买理由,是产品就必须体现使用价值。不对吗?
产品分为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产品,例如服务。诺基亚的品牌再好,管理再好,但产品不行,也只能被淘汰出局。
产品的开发必须先策划理由,再进行开发及创意设计!老总自己认为自己的产品好,但消费者是这样想的吗?所以,你认为产品好不好不重要,酒又不是卖给你的。老总经常用自己的意识强奸消费者的意识,显然没用。
对企业来讲,产品是第一位的。品牌也必须依附于产品之上的。好产品第一要满足便利;第二要满足懒惰;第三要满足场景的需要。这些都是消费的痛点。
产品的本质就是购买理由。消费者花钱不是为了受气,不是为了被欺骗,而是为了物有所值,得到想要的价值。所以,你一定要记住:核心是需求和价值,而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
七、做市场,口碑传播很重要
不懂得炒作的明星显然赚不到钱。不懂炒作的品牌显然会很吃力。只不过看你怎样炒作。如果一定要坦胸露乳、男女关系绯闻满天飞,显然只能说炒作的功夫不到家。就像产品只要降价就能卖好的话,谁都能做。同时,品牌的炒作必须是好的传播,否则没人会花钱买难受的。
我们最经常犯的错误是只有传播没有口碑。很多企业老总认可花很多钱做广告,都不愿意先把要传播什么、怎么传播的事先弄好。你在朋友圈发一条内容,这仅仅是传播,不是“口碑”。口碑一定要能让大家“口口相传”。最关键的便是“善于利用热点、制造热点,创造绯闻,讲故事、引发讨论,然后收拾残局”。
2004年谷歌推出Gmail电子邮件时,就完全依赖于口碑。当时,谷歌只提供了几千个Gmail的试用账户,想要试用的人,必须有人邀请才行。这些数量有限的“邀请码”迅速在全球流行,被用来交换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到迪拜度假两夜,或者交换旧金山的明信片。韩都衣舍、三只松鼠、小米等在口碑传播之下也都越卖越火。
互联网时代让信息越来越透明,互联网思维下就是口碑为王,相比于传统营销逻辑的砸广告做公关,比谁的嗓门大,显然已经落后了。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方法,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分析了。希望大家多研究消费者,研究自己的产品,研究被消费的购买理由,研究互联网的传播技巧,灵活一些。不要总是纠缠于产品价格,不要动不动就拿销售人员开刀,特别是企业老总,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