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看到的葡萄酒瓶底,通常是凹进去的,因为葡萄酒经过存放以后,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沉淀物,这包括色素、单宁以及酒石结晶等等。不用担心啊,都是葡萄酒的天然成分,也是葡萄酒在陈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尤其是那些为了尽大可能持葡萄酒风味,而坚持不下胶(利用蛋清等天然胶体材料,促进葡萄酒葡萄酒澄清)、不过滤的葡萄酒,更是容易出现沉淀。在国外,尤其是欧洲通常不是个什么问题,因为消费者很清楚这种现象。但是,在我们国家就不同,因为葡萄酒广泛消费的历史很短,关于葡萄酒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被广泛推广,因此,在葡萄酒国家产品标准中有一句话:“封装超过18个月的红葡萄酒允许有少量沉淀”。
尽管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但是,谁也不愿意把这些沉淀物喝道嘴里,所以,当酒瓶出现沉淀时,饮用前需要进行“滗酒”。滗酒时的目标之一就是,沉淀物被分离的越充分约好,酒浪费的越少越好——毕竟会有一少部分酒与沉淀物混合在一起而被丢弃(是否丢弃,取决于你自己了,一次以为朋友请客,上了两瓶法国吉洛葡萄酒(chateau guillot),喝倒高兴,其中一位老大,把瓶底又倒到自己杯子里了,两个瓶底,凑了半杯沉淀,好在他没有惊呼,瓶内有沉淀!想必也是真的喜爱guillot,不管是口感还是这个名已经不重要了)。
如何能够少浪费酒,而充分分离沉淀物呢?
大家仔细看一下葡萄酒容器形状的变迁过程。好像不需要过多的文字解释了。
上面的图可以简化为下图,只要你清楚:为何容器是尖底的就行。
有文字作证,我们的老祖宗是同意这个发明的。
世界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很多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相同的,只是可能有先有后,对于人也是一样,谁也不比谁落后半秒,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对于那些经常喜欢显摆自己更聪明的人,我建议你沉稳点,否则,说不准哪个一言不发,冷眼观潮的人,正在心里瞧不起你呢。
但是,这样尖底的容器,如何平稳地摆放?
当然,老祖宗们也有办法,或者放在架子上,或者摆在沙堆上。
于是,就出现
但是,这样的结构还是会浪费很多酒,心疼啊。
于是,尝试这样的结构
但是,这种结构对于陶器来说,比较困难
直到18世纪,玻璃制品出现,才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难理解,玻璃瓶子为何越来越苗条吧?
今天,你看到的是
通常瓶底都会有字,一般会注明容量,法国葡萄酒是写75cl,而国产的是750ml,意义都一样,不过也是一个辨别的方法。